企业大喊用工荒工人大喊就业难到底应该相信谁
一边是就业难,一边是用工荒,中国制造业缺的是工作还是人?
前几天,国家相关部门公布"四免"政策,对一些行业采取免租金免营业税的政策,只为鼓励劳动者灵活就业,这些都在向我们传递着一个信息:就业太难了。
相对就业难的问题,我们发现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讲,居然是持续16年的用工荒,企业招不到工人,劳动者找不到工作,我们到底缺的是人还是工作?
我们把时间拨回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改革春风吹满地,中国招商引资力度巨大,很多在家务农者,走出家门,来到了珠三角地区,进入工厂务工。当时,一个人在外务工的收入远远高于在家务农的收入,大量的年轻人涌向珠三角地区。可以说,当时的制造业完全仰仗着我们国家的人口红利,有句话叫:每一个东莞电子厂的女工,背后都有一个湖北山村里的留守儿童。这个普遍的社会现象能够反映出当时的"打工热"。
对于当时的制造业来讲,门槛低,招工条件低,不需要技能和文凭,赚钱凭的是日复一日的辛苦,当时的工人,每天工作长达十几个小时。
让我们再把时间拉回现实,那么为什么三十年后的今天,制造业会面临着用工荒?疫情提高了失业率,却也增加了招工的难度。究其原因,有四点:
1.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认知水平、文化水平提高,愿意做日复一日的廉价劳动力的人越来越少。在当今年轻人的心目中,最理想的职业是公务员、是外企白领,即使是中等职业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也不愿意去做工人。
2.劳动者的社会地位问题,工人没有得到用工企业的尊重。
3.薪酬问题,市场平均水平较低,高薪企业永远不缺工人,而大多数企业主没有能力也不愿意为工人支付高于市场平均水平的工资。
4.年龄问题。很多企业的招工要求以35岁为限,高于35岁以上不招,而华为的招工年龄甚至要求是30岁以下,中国已经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人口红利期已经过去,与其说企业找不到工人,更贴切的说应该是企业找不到年轻工人。
中国制造业不仅缺劳动力,更缺高级蓝领,而解决用工荒和就业难的问题,决不能以纯经济的视角去看待,应该站在社会的,站在民族长远发展的利弊的高度去审视!